股票做杠杆是什么意思 林鹿心理|恐育,是比恐婚更隐秘的难言之隐
上述为复星国际入选标普全球《可持续发展年鉴2024(中国版)》
恐婚已经不是新鲜事了,这些年社交媒体把这个话题讲烂了。二三十岁的女性(当然也有很多男青年)恐婚几乎是大众共识。
女性恐婚,跟恐育息息相关。恐育这一点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是为何?
一是恐育比恐婚更难被接受,当事人自己都常难以接受自己这恐惧,无法言说出去。二是社会主流文化把“生儿育女”当作女性天性,大众认为女性天生想做母亲,恐惧做母亲这“违反天性”的事不多见。
事实上,恐育非常普遍。甚至表面上看起来是恐婚、恐性的人,本质上内心深处都是恐育。
什么意思?那些不想结婚、不想过性生活的年轻女性,很多压根就不是害怕婚姻和对性没兴趣,而是怕生孩子养孩子。
她们为什么那么怕?这是很复杂的事。共性是大家常看到的那些原因:医疗教育住房系统性压力、曾经的计划生育政策对人认知的影响、男女权力变化等。
落到每个人身上,有个性之缘由。不过从心理学角度讲,也可以说存在普遍性的心理动因。
比如自己小时候不被养育者善待,潜意识里害怕自己成为当年那样的养育者,自己孩子遭受跟自己类似的命运;
比如自己小时候遭遇伤害、意外、横祸,知道一个弱小的孩子处在一个极度依赖成人的、险象环生的世界是什么滋味,不想承受这样的育儿压力;
比如自己小时候常有病痛,有基因风险,身体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知道人这一生的种种缺憾,不想再经历一次;
………
恐育,从女儿眼中的母亲叙事角度讲,也非常有力。比如一些女儿从小看到母亲因为孩子而有的情绪不稳、自由不再、事业停滞、公共领域权力缺乏,一些女儿看到母亲为了孩子而不断地与丈夫争斗、被迫成为“女强人”、焦虑逞强等,这让她们不想重复母亲的命运。
一言以蔽之,就是内心隐秘的痛苦,不想在生儿育女这个过程中再次体验。不育,可以说是中国女青年们一种特殊防御方式——不生孩子,我这辈子的痛苦就少了很多。
它类似“当学霸”这种远离低阶层生活的心理防御方式一样,具有非常明显的社会普遍性。我的老师李晓驷医生提出了“当学霸”的心理防御机制,“不育”这种防御机制至今尚未看到有人提出,我斗胆一提。
深入的一对一心理咨询实践和长久的社会生活观察股票做杠杆是什么意思,让我非常确定它是真实而广泛存在的。
李晓驷林鹿母亲养育者女性发布于:湖南省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